杭州市钱塘区2021学年第二学期教育工作补充意见
发布日期:2022-03-28 16:16 信息来源:钱塘新区 信息作者: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市教育部门和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要求,确保2021学年工作目标任务落实到位,加快打造“美好教育先行区”,在认真总结2021学年第一学期工作基础上,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升目标引领效用
1. 聚力党建统领。巩固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开展好“党建引领·岗位建功”等系列活动。落实《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要求,加强党对中小学工作的全面领导。擦亮党建特色品牌,分批次培育1-2个民办党建示范点,推评一批“最强党支部”“最强领头雁”。制订并推行区教育系统“清廉学校”建设年度计划方案。加大干部培养力度,开展校级干部轮训,牵头做好中层干部、青年建功营学员、储备人才培训工作。建好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教育系统党建“重要窗口”。
2. 聚力规划落实。研制出台并系统推进区域教育综合性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各中小学、幼儿园对照区教育“十四五”规划、“三名”工程等文件要求,精准谋划学校“三年行动计划”,细化量化分学年、分学期目标任务。举办现场交流会,专家评议、集体审核各校三年行动计划。推行比学赶超赛马机制,定期晾晒、考核学校年度计划完成进度、工作业绩。
3. 聚力创建创强。持续做好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自查自评自改。全面梳理、全力整改短板问题,精心有序做好迎检工作,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认真做好6个省现代化学校,不少于6个省一级幼儿园的选拔推荐、迎检准备等工作。发挥省教育学会专家团队效用,用好教育创新等项目化载体,引导中小学、幼儿园对照国家、省市相关标准要求,积极争创市级以上特色品牌10个以上。抓实区“悦动学校”行动实施方案,选树区“悦动学校”12所以上。
二、进一步提升育人工作质效
1.抓实德育工作。整合德育内容、德育资源,推进区中小学“五大工程、十大项目”德育常规工作内容体系建设。统筹推进禁毒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多项专题教育进课堂。组织第28届爱国主义主题读书教育系列活动。建立高中军训评比制度,完善义务段国防教育基地建设。深化团少育人工作,加强少先队仪式规范建设,实施“青马”工程。联合公安、检察院、法院专题化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宣讲活动。提升思政课教师、班主任等培训实效,办好区、校两级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2.抓优教育教学。启动新一轮课改行动,构建区域课改“1+x”新模式,组织学校课改方案专家论证,督促中小学持续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制定学科品牌创建规划,建立评审和认定标准,加强专家力量参与,提高校本教学研究针对性、实效性,培养首批在市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化品牌学科。深化以steam教育为主要载体的项目化学习,带动学科学习、课堂学习方式变革。
3.抓强健康教育。全面开展“亚运进校园”行动,优化“365健康跑”等亚运特色活动,形成人人参与运动良好局面。落实《钱塘区中小学、幼儿园关于学生成长指导教师奖励管理办法》等制度,支持“一校一品”体育特色项目打造,突出强势项目团队优先发展。持续深化“亮眼控肥”系列活动,继续推进“2+4”年度区校两级近视率、肥胖率筛查。
4.抓深综合素养培育。用好校内外艺术教育资源,激活区内高校及周边文化馆、博物馆等实践基地艺术教育功能。办好2022年区中小学生艺术节,择优推荐优秀节目参评参赛,力争省市级艺术节获奖率创新高。实施艺术教师研修提升计划,举办全区中小学艺术教师专业培训。研制区中小学劳动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活动规范操作流程和优秀基地评选条件,完善劳动研学实践基地课程体系,开展2022年度劳动研学实践活动优秀项目评选。谋划推进中小学生走进区内高校游学活动。谋划推进区青少年儿童素质教育基地建设。
三、进一步提升各类教育质量
1.推动基础教育更均衡。严格落实《杭州钱塘新区发展学前教育第一轮(2021-2023年)行动计划》,通过“创优升等”“课程联盟”“公民共建”建设等措施,新增公办托管民办幼儿园10个以上,学前段集团化办园率提高至75%以上。发挥数字化牵引效用,启动新一轮义务教育学校综合教育质量评价。持续深化“三跨一联”集团化办学,整合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积极谋划成立以教育集团为基础的多类型教育发展共同体。指导13所公办初中落实提质强校三年行动方案,加快缩小各公办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差距,力争区域中考整体质量位居全市中游。推动高中教育特色化、多元化发展,力争特色高中建设取得明显实效。
2.推动“双减”落实更有力。与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加强督查抽查,严格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化管理,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上线“安心培训”平台,并全部纳入预收费监管,发布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 出台各学科作业指导意见,组织区级作业设计专项培训与评比,确保书面作业“校内清”。研制适度引入优质校外培训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办法,调整完善适宜不同学生需求的多样化课后服务收费。优化形成“基础课程+拓展课程+服务课程”的课后服务架构,加强学业后进生学业指导,利于钱塘学子“2+1+1”综合素养培育,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学校学足学好学出特长。启动区级课后服务特色学校评选,组织区域性专题交流活动。
3.推动普特融合更深入。以融合教育为重点,积极谋划、全力争取通过普校改建方式,推动区特教学校独立运行,提高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度、匹配度。充分发挥区特教中心效用,进一步提升随班就读管理和送教上门服务质量。优化普特融合环境,扩大市级合格资源教室覆盖,进一步打响特教“卫星班”品牌影响。
4.推动终身学习更便捷。推进“三学·三新”社区教育品牌打造,调整覆盖7个街道的社区教育机构,启动学习型社区建设考核评审。联合区内高职院校实施共富技能提升工程,抓好“文化礼堂+项目”实事工程。健全老年教育“1+7+N”区街村三级网络,推进3-5所省市标准老年学堂、20所老年教育优质校(点)建设。精心谋划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校外教育扩充一宫多中心发展模式,在江东片区新增区青少年宫教学点1-2个。筹办2022年区青少年宫成立十周年庆典暨风车大舞台展演活动。
四、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1.发力“名师名校长”引育。围绕细化落实各中小学、幼儿园名师名校长引进、培育年度目标任务。用好教育人才引进办法,抓好2022年上半年教师公开招聘、优秀人才引进。依托“浙派名师研究院”等高端人才培育平台,系统推进“未来教育家培育行动”,启动省特级教师定向培养等拔尖人才培养项目。注重师德为先、实绩为重,抓好新一批市教坛新秀推荐、市“四优一突”教师遴选等工作,开展第二届区“名师名校长”评选。落实区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推动各工作室规范、有序开展专业指导、岗位培养活动。
2.发力师资全域培养。推进覆盖新教师、学科教师、教研组长等群体的教师全域培养工程,系统化抓好全域全员、分层分类培训。启动能力提升2.0培训第二期,提升学前教育骨干教师、小学语文数学作业与命题能力提升、新教师等培训实效。依托《区域教研品牌打造的行动研究》课题研究,深化订单、菜单、靶单式教研,完善调研诊断反馈、跟进整改机制,增强校本研修质量监控实效。
3.发力人才队伍管理。强化师德师风长效机制,严格带班补课等违规行为惩处。优化校长教师流动办法,全面加强集团内部、片区之间干部、教师带编流动、柔性走教等工作。探索岗位区域统筹机制,保障流动教师、引进人才等特殊人才岗位聘用需要。研制幼儿园教师管理办法,切实提升幼儿园教师待遇。抓好28名“建功营”学员培训,探索“精准挖掘、一线培养、动态管理”的链条式干部队伍建设新模式。加快推进区级青年教师公寓项目建设,让优秀教育人才留得住、干得好。
五、进一步提升教育惠民实效
1.加大学位供给力度。新开工学校项目8个,加快8个计划年内竣工项目进度,确保学正中学扩建、开发区单元幼儿园改造、大学城北配套幼儿园改造、义蓬二小扩建等项目按期投用。着眼“书院派”“现代派”“未来派”等校园建筑风格,推进3所以上老旧校园改造。推进48所中小学1650间普通教室护眼灯光改造,确保中小学校普通教室照明达标率100%。
2.优化教育治理能力。切实抓好中高考保障,从快从细做好中小学、幼儿园招生方案,新增“求知专线”6条,确保招生工作平稳高效。依托省“教育魔方”应用平台,推进多部门业务协同,一站汇集“入学一点通”、“杭学通”、课后托管等应用组件,加快实现“教育事一键办”。落实责任督学“督与导”双重功能,确保依法依规办学办园。办好“钱塘教育发布”等媒体矩阵,发出更多钱塘教育好声音、讲好更多钱塘教育好故事。
3.筑牢平安校园防线。慎重如始抓好新冠疫情防控,从严落实校园疫情智控措施,提前储备充足的防疫应急物资。严格做好各类传染性疾病的早发现、早报告工作,出现集聚性、群体性的感染病例,立即上报并启动应急预案。依托“智安校园”,落实校园封闭化管理。加强安全教育,完善各类安全预案,每月开展一次应急演练,提高全体师生应急事件下的处置能力。